杜牧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

说起杜牧你会想到什么?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话那种意境真的是那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

“南朝四百八十寺”说起这首诗,看到这句话中的四百八十寺,你会想到哪个城市?会想到南京吗?南京中华门外秦淮河畔历时多年的大报恩寺塔重现了流光溢彩的世界奇观。

大报恩寺的前身是东吴时期的建初寺,作为佛教传入江南的标志,有着江南佛寺之始的美誉,之后南京城内许多寺庙兴建,一时庙宇成林,名寺辈出。众多的庙宇与美丽的风光相映衬,应该是人们的心之所向,当然了,同样也吸引了历代的文人墨客流连盘桓。我相信无论是谁到了那种地方内心都会有所感触吧。看到大报恩寺如此美景怎会不作诗一首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留下诸多锦绣佳作,其中我认为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诗篇出自唐代一位多情诗人杜牧。

唐大和七年,时任宣州幕府参事的杜牧,奉命前往扬州,途经江宁,也就是今日的南京,时值三月,草长莺飞,杜牧看着眼前的美景,内心的那一份触动,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篇。

在杜牧的这首诗中前两句读出了杜牧已经将江南明朗的春色尽收眼底,绿树红花,鸟儿欢唱,傍水村庄,依山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但是笔锋一转让读者有了几分朦胧的色彩,感觉轻烟环绕,近在身边,这种感觉美得让人无法言语,四百八十寺也许不是当时寺庙的确切数字,读起来虽美但更有几分历史的沧桑感。

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杜牧生活的晚唐时期,当时的政局,大唐王朝早已是大厦将倾,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皇帝却一心事佛,民生凋敝,这众多的庙宇楼台,曾经见证了六朝的风流与繁华,如今古刹青灯,伫立在霏霏烟雨中,跨越千年时空……

说起多情的杜牧,不得不说十年之约”?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杜牧在快收船靠岸时,发现了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之后便与女孩定下了十年之约,约定定会在十年之后到当地做官迎娶姑娘,但是世事难料,杜牧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杜牧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杜牧的本意。等到杜牧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七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十年之约最终没能兑现,杜牧伤心之下写下了《叹花》

叹花

自是寻春去校迟,

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叶成阴子满枝。

自己寻访春色去得太晚,以至于春尽花谢,不必埋怨花开得太早。

自然界的风雨变迁使得鲜花凋谢,春天已然过去,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其实内心的失意也不能真正地理解,但是历史就是历史,若会改变一切都将不会存在了。

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fengf.com/dfbt/143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